動物實驗在現代醫學與生物學中占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但經費以及倫理方面的爭議也使其成為很多制藥公司和研究人員心中“無法言說的痛”。不過,辦法總比困難多,科學家們研制出了多種“器官芯片”,希望借用這些微芯片來復制人體器官的功能,使醫學和藥物實驗變得更為簡便,也避免動物實驗引發的爭議。
隨著技術的發展,“器官芯片”的作用和重要性日益彰顯,獲得了越來越多制藥公司和科學家的青睞,但也有人擔心,“器官芯片”是否“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是否會重蹈很多曾經被寄予厚望但最終卻難當重任的技術的覆轍,銷聲匿跡于技術史的故紙堆中。
“器官芯片”并不是那種利用硅電子芯片進行人體器官模擬的模擬器,而是含有真正人體活體細胞的生物芯片。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已經研制出了“肺芯片”、“心臟芯片”以及“腸芯片”等。
據英國《自然》雜志網站近日報道,現在很多研究人員都開始將這項“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技術作為替代動物模型的一種方法;大型制藥公司更是搶先一步,開始在藥物研發中使用這些系統。
荷蘭生物技術公司Mimetas的聯合創辦人保羅·伍爾特接受《自然》雜志網站采訪時表示,該公司目前正同三家大型制藥公司合作,測試自己研制的“芯片腎臟”。
美國強生公司則在上個月宣布,將使用生物技術公司Emulate研制的芯片血栓塞模型對目前正在進行實驗的藥物和已經獲得批準的藥物進行測試,以厘清這些藥物是否會導致血栓。強生公司發現科學全球負責人達西晏特·達納克說:“這項技術的發展真可謂一日千里,快得讓我們吃驚。”
(轉自: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