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抗生素使用在全球穩步增長,這主要是受中低收入國家使用量增長的驅使,近日一項報告這樣表示。這項成果明確揭示了這些藥物在如何被使用以及在哪里使用,研究還分析了當下泛濫的各種不同的抗生素耐藥性。美國華盛頓特區非營利組織——動態疾病、經濟和政策研究中心(CDDEP)根據對科學文獻以及國家和地區監測系統的分析,計算并繪制了39個國家12種細菌的抗生素耐藥性地圖,另外還有69個國家過去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內的抗生素使用趨勢。
從2000年至2010年間,全球抗生素消費量增長了30%。這一增長主要是受到諸如南非、印度等國家使用量增長的驅動,在這些國家和一些貧困地區,抗生素在各種藥店的柜臺上隨處可見。其帶來的后果已日益明顯,例如,印度導致肺炎支原體感染的克雷伯氏菌,對一種碳青霉烯類抗生素的耐藥性從2008年的29%,增長到2014年的57%。與此相對,在美國和歐洲,僅有不超過10%的克雷伯氏菌產生了耐藥性。這項報告還發現,全球牲畜中抗生素使用量也在攀升。該問題在中國尤其嚴重,而且這一領域抗生素消費量在2030年可能翻一番。相反,高收入國家已經開始針對抗生素使用加強管制,并且相關措施已經見效。例如,報告稱,過去8年來,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在英國等很多地區已經顯著下降。“我認為這是一項非常發人深省的報告。”國際健康管理協會科學主管說。一直以來很難收集到發展中國家的數據,他表示,新分析中使用的數據可能含有一些不足之處,因此可能會促進更加嚴格的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