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通過激光納米技術可診斷早期的癌癥,近日這個新方法由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的熱物理研究所科學家們所宣布;它所用的過程很簡單,從采樣到分析完成僅需1分鐘,不需要對病人進行皮膚外穿刺,檢測過程簡便易行,診斷準確率可高達85%以上。
科研人員發現,由于納米粒子可以在不同液體間自由循環,借助激光光譜儀,測量尿液中相關納米粒子半徑,再根據納米粒子能再液體間自由循環的原理,可為診斷癌癥提供依據。該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弗拉基米爾·梅列京陳述,現有的診斷方法是,根據血液中的血紅細胞的沉降率,然后間接測量和癌癥相關蛋白質的流體通量動力半徑,以初步確定檢驗者是否患有癌癥。
“如果顆粒超過正常的半徑范圍,就說明受檢者可能患有癌癥。“對于研制出的激光光譜儀介,它用于測量尿樣中的納米顆粒大小。經過臨床驗證,使用該方法檢測癌癥的準確率高超85%,就目前而言對于如此簡便可行的癌癥早期診斷法來說,擁有這樣的檢測技術是很值得期待的。
這項新研究是與新西伯利亞市第一醫院合作開展的,該院已利用新方法對前來的數百名膀胱癌患者進行了尿液分析。專家認為,對于此方法,采集樣本時間大大減少,只需一分鐘,且不需要對皮膚刺穿,操作簡易便行。
目前,該研究所已向俄羅斯專利局申請專利,希望獲得更多的相關企業的資助,用于更完善的研究和技術產品化。使用廉價且快速易行的早期癌癥診斷產品,將會是大眾所關注的,也是科研回歸社會常態用品的一個重要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