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大威脅,城市化越來越大,我們所剩能種植的地越來越少,工業污染、化學污染、藥物污染等,能種上讓人放心的植物青菜和肉類,已成為我們所面臨的生活難題;能否吃上放心安全無毒害的食品,更是我們所關注的一大重點問題,下面為您解說食品安全與食品安全檢測等問題,以及當下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顧慮和解決方案。
當前食品安全各項指標中,殘留農藥、獸藥、漁藥、等參數的檢測最受關注,因此,所使用的高科技檢測儀器如質譜儀、色譜儀、分光光度計等高端儀器設備與便捷檢測儀器的為目前的需求所看好。
目前我國擁有疾病控制中心站、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所(站)、各級農產品檢驗檢疫站、進出口商品檢驗檢疫局、各類環境監測站等監測機構達23000多個。就當下情景而言,我國僅食品安全監測領域分析儀器的潛在市場即在7450億元以上,其檢測耗材年市場價值超過500億元。
食品檢測器材有望寫入基層食品安全監督執法規范手冊
當前我們所有的監督檢測,包括風險監測等都是專門監測站檢測,費用高,不便捷時效差。而如今,使用更簡便更短時間的方法和完成食品的檢測,已成為現在潛在的市場需求。
不過,當前市場上的快檢產品確實還存在一些問題: 檢測儀器和檢測試劑無相應的規范和標準,對生產企業無嚴格準入要求,生產標準與檢驗證書得不到確切的保障,進入市場前無需通過嚴格的比對驗證;檢測項目無完整的質控體系等。
對于以上的現狀,在快速檢測產品的規范方面國家食藥監局已經委托一些單位開始一些相關的工作。在一些地方,比如江蘇也已經打算建立快檢的地方標準。目前,江蘇省現在已經建立一個食品快檢的公共技術服務中心;另外,由南京工業大學和江蘇省食藥局聯合建立了一個食品快速檢測中心,投資了將近2000萬元。如果國產檢測儀器能夠形成突破,其相對強大的性價比優勢,能夠滿足市場對低成本設備的需求。
高端儀器的研發和產業化投入很大,核心技術的成熟需要在市場的作用下循序前進。以質譜儀為例,質譜儀的研發綜合了精密機械、技術和物理化學等基礎學科,是多學科高度交叉的產物。作為一種高端精密儀器,質譜儀的研發僅僅能夠實現在實驗室完成還遠遠不夠,其靈敏度、分辨率等指標參數在各種環境下都能夠保持穩定的精度,才是其能否市場化、產業化的關鍵因素。將其濃縮成價格低,方便使用,檢測度高的產品,還需要更多的研究與實踐。
食品檢測儀器將迎來快速上升式階段
根據《國家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十二五”規劃》要求,為了保障食品安全公民身心健康的需要,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監測覆蓋全部縣級乃至行政區域,監測網點由2010年的344個擴大到2870個;監測樣本量從12.4萬個/年擴大到287萬個/年。據此推算,新增網點數量達2526個。據券商研報保守估計,“十二五”期間,該部分檢測儀器投資規模至少在200億左右。
不可否認,目前設備方面還處于供不應求的局面,我國食品檢測的力度、網點的設置、儀器的配備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從食物生產、加工、出售的產業鏈來說,食品安全的保障必須在各環節設置檢測流程,而要在龐大的中國大地上完成這個工作,各級政府還有很大的作為空間。
可以預期的是,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的態度越來越嚴格,相關部門便會加大力度扶持對食品檢測的開發和網點建立;同時在實踐中配備更完善的服務系統,更高科技的設備需求將持續上升,食品安全行業也將形成直線上升趨勢。